为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及其直系家属的医康养护工作,滨海新区第一老年养护院彰显国企担当,与天津市滨海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建退役军人康养之家揭牌仪式,于2024年11月6日在滨海新区第一老年养护院举行。活动中,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第一老年养护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联合建立“退役军人康养之家”,为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及其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提供优质和全面医康养护、学习娱乐、精神关怀、心理抚慰等服务,打造滨城退役军人康养新模式。
十月华章,诗意流淌,节日的欢腾、丰收的喜悦与满怀的期许交织其中。由滨海建投城更公司主导,联袂泰达建设倾心打造的大港城市更新项目之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居住产品“格调梁园”,再度开启全新篇章,Ⅱ期 188 - 240㎡传世平墅荣耀首发,大港首现江南园林——“涵秀园”与“隐秀花园”实景盛世开放。近日,梁园项目举办“金声玉色·秋日收藏家”活动,以梁园藏品级平墅产品,礼敬港城栋梁藏家。王维在《文杏馆》中曾言:“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银杏寓意着“坚韧”与“沉着”,乃做栋梁的上佳之选,与“梁园”之名的寓意不谋而合,亦与“梁园”产品的营造理念相得益彰。故而,本次活动以“银杏”为主线元素,分为“平墅私享会”与“海晏秋聚”两个部分。 涵秀园实景图 隐秀花园实景图 平墅私享会“格调梁园·平墅私享会”特邀设计师团队亲临现场,从“建筑规划”“立面美学”“园林营造”等方面,为客户当面讲述梁园平墅的前世“金声”。此次私享会共邀请超 60 组大户型意向客户参与,现场反响热烈。尤其是答疑环节,设计师的专业解答,让梁园的产品和品质赢得客户的高度赞誉。19 日当天,同步启动Ⅱ期 188 - 240㎡传世平墅、Ⅰ期 130㎡收官洋房的意向登记。 “平墅私享会”实拍“海晏秋聚”通过艺术展、音乐快闪以及围炉煮茶等活动,邀“收藏家”一同赏鉴清秋园景人间“玉色”。“海晏堂”作为大港首个社区归家大堂,既是梁园门面的象征,又从实用角度为业主提供了“第二会客厅”。自开放以来,备受瞩目,好评如潮。此次新呈现的“涵秀园”是项目社区内的实景园林,独特的山石景观、手工匠造的路面铺装、连绵不绝的水流,皆融入园林景色之中,串联起亭、台、榭等园中要素,古朴之美尽显,与海晏堂前的园林景观有异曲同工之妙。“海晏秋聚”两天活动,共有 120 余组家庭、270 余人次参与。大家穿过海晏堂的“丰收之路”艺术展,聆听“海晏之秋”音乐快闪,抵达“烟火涵秀”的围炉煮茶……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赋予园林灵动之魂,模拟社区生活场景,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让城市焕发活力,实现城市更新中的城市空间优化与城市面貌提升。 涵秀园实景图从来银杏不负秋,如画山河任君游。本次开放的“隐秀花园”,此前作为闲置用地,荒废多年。经过近一年的积极改造,终于重获新生,成为大港街首个中式江南园林公园。 隐秀花园实景图公司深知每一次产品的上新都是对城市人居的一次革新与提升。此次涵秀园与隐秀花园的开放,不仅为城市更新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还为港城人民再增一处“唯美的”的打卡胜地。下一步,公司将以国企高度深入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中,持续赋能港城区域向上发展,努力为居民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10月25日上午11点,轨道交通B1线首列车接车仪式在B1线黄港车辆段顺利举行,这是轨道交通B1线工程建设的又一里程碑节点,为后续全线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列车的正式亮相,吸引了来自新华社、天津日报、每日新报、今晚报、天津广播等央级、市级媒体及新区媒体的采访报道。当天,滨海新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陈波,区交运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海燕,区住建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张照宾,滨海建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忠晓,副总经理徐鸣,中车唐山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谭沐等相关单位领导及嘉宾出席仪式。轨道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孟凡贵主持会议。仪式开始前,领导嘉宾和各单位代表上车参观,聆听相关负责人员讲解,详细了解车辆的设计与制造历程。随后,接车仪式正式开始。陈波副区长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滨海新区坚持以轨道交通为中心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速实施“滨城”建设十大有效投资工程,加快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他邀请与会各界,共同提升轨道交通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为滨海新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此次活动为轨道交通B1线列车首次亮相,车辆的外观设计与新区特色相结合,提取了海洋博物馆的外观剪影及海门大桥的“桥墩”轮廓作为设计元素,车辆整体外观简洁、流畅,又兼具沉稳、力量、前进之感。 走进车厢内部,可以直观感受到更加舒适与人性化的设计。座椅挡风板的造型灵感来源于港口吊机框架,吊环设计则为水滴造型,客室座椅靠背与侧墙整体联通,线条流畅优美。座椅及靠背的尺寸和角度均经过人体工程学仿真计算,确保乘客乘坐舒适。此外,车厢内还设置了大尺寸电子地图屏幕和USB手机充电口等便民设备,通风系统则配备了等离子空气净化装置,并选用了节能环保、温控精度高的变频热泵空调,为乘客提供一个便捷、健康的出行环境。值得一提的是,B1线车辆还引入了多项智能化先进技术,如雷达防撞预警系统、细水雾灭控火系统、走行部监测等,这些技术能有效预警车辆安全风险,提供安全处置措施,为乘客的出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以来,轨道交通B1线拉满建设进度条,打破了多项建设堵点,开启了加速模式,先后实现11台盾构机顺利始发,6条隧道成功贯通,3座车站及多个重要结构顺利封顶等关键节点。截至目前,轨道交通B1线一期工程先期实施的19座车站,已有16座车站主体封顶,1座车站主体结构施工,1座车站即将进场。全线总计19个区间中,已有10个区间贯通,3个区间正在双向盾构施工。车辆段、网络运营控制中心等关键设施也在进行装饰装修和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轨道交通B1线首列车的成功入段,是B1线建设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为后期根据联调联试计划开展上线试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轨道交通B1线全体建设者注入了一针干事创业的“强心剂”。高质量提速建设的“战鼓”已然擂响,在接下来的征程中,全体参建人员将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在奋力谱写滨海新区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征程上做出更大贡献。
近日,由滨海新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组织的滨海新区大港区域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观摩交流活动在大港城市更新项目成功举行,来自大港区域各在建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20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天津市、滨海新区两级住建主管部门各项工作要求,坚持建筑业安全生产、智能建造、高质量发展原则,旨在通过样板引路进一步提升建设项目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建筑技术创新发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促进天津建筑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在大港城市更新项目现场,共有信息化智能展厅、质量样板、安全样板、IPC智慧消防泵站、精装修样板等多个观摩区域,每个区域都以专项讲解、视频展示、经验分享、样板展示等形式,全面向各施企单位分享项目安全质量管理亮点。在安全管理方面,主要包括设置网格化管理,化整为零区域管理;设置安全反思屋唤醒违章人员安全意识;常态化开展民工夜校增加作业人员知识储备;推行塔吊安全辅助设备,吊钩可视化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群塔防碰撞系统、声光报警器;搭建智慧工地平台,引进智慧用电监控设备及IPC智能消防设备;在质量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可拆卸钢筋桁架楼承板技术应用、ALC轻质隔墙板技术、热轧高强钢筋应用技术、装修装饰施工工艺展示、高强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应用、信息化运用技术、BIM技术应用实现交底可视化、施工扬尘控制技术、高性能门窗技术等。项目重点展示了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全景式展现了工程全貌,通过智慧工地构筑数字化工地,积极实现信息化技术与施工生产的高度融合,全方位展示了项目在党建引领、智能建造、安全生产等方面先进管理经验和成熟施工工艺。同时,项目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精准机构划分、明确管理职责,构建起“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盲区”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控体系,确保了安全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保障了施工生产高效有序推进,项目团队标准化管理水平获得各施工企业的一致好评。本次观摩交流活动加强了滨海新区大港区域各项目之间的交流互鉴,展示了大港城市更新项目智能化信息管理及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水平,为后续城更项目的稳步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日,由集团轨道公司建设的轨道交通B1线广州道站-塘沽站区间左线盾构顺利接收,标志着广-塘区间项目顺利实现双线贯通。据悉,广-塘区间左线全长约775m,采用1台土压平衡盾构机从广州道站始发,沿河北路向南行,下穿津塘公路高架桥和津滨轻轨高架桥两个重大风险源后,到塘沽站接收吊出。自今年7月左线盾构掘进以来,项目部依托盾构掘进风险精细化管控技术,不断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做实做细施工组织策划和现场施工管理。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对现场安全质量、进度、风险等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不断细化盾构掘进参数,严控盾构掘进姿态,及时掌握地表沉降变化参数,克服施工困难,在84天内顺利完成盾构左线贯通。下一步,项目将继续在轨道公司的带领下紧盯施工进度、狠抓安全质量不放松、有序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为B1线顺利通车贡献力量。
2024年10月22日,滨海建投集团成功召开了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并同步拉开了“赋能新质,智领未来”产业赋能提升行动的序幕。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国企科技创新的要求,贯彻落实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全区科技大会会议精神,通过科技赋能推动集团转型发展,提升新区产业水平,为滨海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会议的成功举办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华社、天津日报、津云等央级、市级媒体及新区主流媒体热切关注并进行多方报道。当天,新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朱岩、经开区科技局副局长吴家海,天津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苏荣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党组成员、工会主席、天河数科公司董事长夏梓峻,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忠晓、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汪涌等众多领导嘉宾出席活动。会议首先传达了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全区科技大会会议精神。随后,“赋能新质,智领未来”产业赋能提升行动正式宣告启动。该行动将依托新区科技局、经开区科技局和集团的强大合力,通过为期四个月的训练营培训、行业专家走访、应用场景与先进技术对接会等活动,广泛征集应用场景清单和技术能力清单,开启“技术催生新需求”与“需求引导新技术”的双向互动通道,助力新区实现精准场景招商,吸引京津冀等区域的先进技术与成果在滨海新区落地生根,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此率先应用与推广。集团始终秉持新发展理念,致力于为新区城市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建设开发、运营管理、公共服务及产业经营服务。以城市综合资源投资运营、产业投资经营、金融投资服务三大主业为核心,聚焦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服务等细分领域,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构建了“1+3+7”的新型产业格局,并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累计荣获鲁班奖、詹天佑奖等重量级奖项15项,完成科研课题30余项。在总结集团科技创新阶段成果的基础上,汪涌同志对集团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他强调要加大新技术、新模式在产业转型中的推广应用,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推动政府指导、校企合作模式落地实施,并发挥科技金融功能,打造全体系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产业联盟、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一体化服务。同时,集团还将强化横向技术合作,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工作机制,突出科技引领发展,建立集团科技创新考核机制。杜忠晓同志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集团科技引领战略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构建集团科技创新生态,各单位特别是一把手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技术攻关和改革落实,务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务必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明确科技创新实施主体和责任,推进目标和时间,以科技创新的实绩实效引领集团战略转型。要以梳理应用场景为抓手,加强“产学研用金”科技成果转化合作,为集团高质量发展进行科技赋能。与会嘉宾在讲话中对集团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为集团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合作,会上还举行了多项签约和挂牌仪式。集团分别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新区科技局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其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其中,与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将在产业投资、公共数据运营、新型数字城市建设、数字化转型等各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城市发展,建设新时代城市数字型新基建底座。与新区科技局,则将在存量资产盘活、科创中心运营、科技项目投资、合同认定等方面开展合作,共享科技项目资源,加快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增强产业投资功能。同时,滨海建投集团还与天津理工大学联合设立了“天津理工——滨海建投产业创新研究院”,标志着双方在科技引领产业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未来,双方将重点围绕新能源、生命健康、高端制造等方向,在技术引进、共同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当天下午,天津大学徐新元教授以《实事求是 善作善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为题,还为与会者带来了精彩的演讲,并为集团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此次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的成功召开,不仅为集团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滨海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集团将继续秉承创新理念,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为实现滨海新区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健康企业建设,10月19日,集团成功举办了“快乐运动健身心 凝心聚力促发展”集团第八届职工运动会。本次运动会开设了13个项目,集团16个所属单位,700余名职工积极参与,为比赛献上了精彩的表现。 经过紧张、有序、激烈的比赛,最终地产公司、大道公司并列获得了团体第一名,养管公司获得了团体第三名。各参赛单位比出了团结、比出了斗志、比出了干劲,展现了建投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释放了企业活力,提升了集体凝聚力。
10月18日晚,随着裁判员的一声哨响,备受瞩目的“滨海杯”香港明星足球队天津友谊赛在滨海新区泰达足球场激情上演。本场赛事由滨海建投集团联合滨海建投项管公司、滨海演艺公司共同举办,华燊发展(集团)、联合出版(集团)协办。 作为滨城重要的文体盛宴,此次友谊赛吸引了京津冀众多粉丝和球迷前来观赛,现场观众超2万人。同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平台观看人数及曝光达710万次,仅“滨海建投”公众号及视频号浏览量达10万+、转发上万次,央级、市级媒体及新区主流媒体、各类自媒体发布百篇新闻及短视频报道。其中,新华社发布单条信息浏览量超30万,中国新闻网发布单条信息浏览量超39万。 传奇对传奇观众“数星星” 明星名宿以球会友 本次友谊赛集结了香港明星足球队的顶尖阵容,包括谭咏麟、曾志伟、黄日华、何家劲、张兆辉、李子雄、洪天明、戴志伟、张智轩、陈柏燊等在内的几十位明星球员悉数亮相,今年76岁的TVB甘草老戏骨马海伦也化身啦啦队,引来粉丝阵阵掌声。谭咏麟在采访中表示:“我们的对手实力非常强劲,我们之前也进行了很多次训练,但无论如何,我认为输赢不重要,友谊和开心踢球最重要。” 东道主天津元老足球队同样派出全明星阵容,球队汇集了自60年代以来天津籍的原国家队、天津市及解放军部队的优秀足球运动员和运动健将,本次比赛不仅有前国脚段举领衔的天津元老队,天津老甲A队(天津元老队预备队成员)张效瑞、迟荣亮、白岳峰、杨君也将倾情加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市元老足球队的队员平均年龄超过60岁,传奇的职业生涯见证了天津足球无数光辉时刻。天津元老队领队兼教练段举在采访中表示:“很高兴参加这次友谊赛,这个比赛很有意义,对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文体事业都会起到鼓舞和带动作用。虽然天气比较冷,但作为我们运动员来讲,是非常合适的,我们热身之后,踢起球来是非常适宜的,所以我想今天天气应该不会影响双方水平的发挥。” 此次两大全明星阵容的高端碰撞,现场观众也见证了香港传奇明星们与津门足坛名宿们以球会友,更实现了津港友谊的一次跨界“握手”。 金曲不断 高潮迭起 全场大合唱重回黄金年代 除了热血十足的绿茵对决,香港明星足球队的球员们在中场休息时间还带来了精彩的“中场大秀”,给现场观众带来了“足球竞赛+演唱会”的双倍观看体验。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粤语老歌承载着几代人的青春记忆,随着歌曲的旋律逐渐响起,观众们也大声跟随明星们一起高歌,整个赛场瞬间变成一场大型演唱会现场,满满的“回忆杀”也带领观众一起回到曾经的美好时代。 友谊赛搭建合作桥梁 共促滨港文化繁荣 滨海新区与香港双向奔赴,互访交流活动频繁,在多个领域都达成了广泛的共识。集团党委副书记曾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友谊赛的举办,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旨在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弘扬体育精神,激发社会活力。为了做好赛事筹备工作,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赛事筹备工作组,精心准备。希望通过活动的成功举办,能够进一步促进和深化两地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为滨海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比赛当天,集团与华燊发展(集团)、联合出版(集团)三方共同签署了关于大力促进滨港文化合作交流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未来三方将在多领域、多模式下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共同为繁荣两地文化市场贡献力量。 在现场万名观众的共同见证下,这场全明星文体盛会华丽谢幕,明星与元老再现了港乐的全胜时期,香港明星足球队则与天津元老足球队强强联手,为天津观众献上了一场激情四射的巅峰对决,让双城友谊继续发亮发热。